2023年12月28日
人到中年該學會的幾個人生原則
2022年5月10日
告訴自己辛苦了,謝謝自己!
2021年12月29日
內在驅動力與外在驅動力
作者: Fred F.M. Wang (FW知識瑣記) 日期: 2021-12-29
經營自己是內在驅動力,升遷與獎勵是外在驅動力
小時候來自他人的期待與稱讚,往往是我們努力的動力,到了成年時,多數人仍依賴主管,老闆的稱讚與獎勵,現實世界往往是殘酷的,雖然努力但回饋常常不如己意,然後就開始抱怨,抑鬱不得志。
其實人生要自在要快樂,最重要來自內在的驅動力,靠自己的努力所得到的成長與成就,才是可靠的,才是長遠的。
例如,有些人退休後,擔任志工,為社會,為弱勢服務,不為金錢與名利,這就是內在驅動力,從自己展現的價值,得到成就感與滿足。
參考網文 :
2021年9月5日
阿甘正傳的啟示
作者: Fred F.M. Wang (FW知識瑣記) 日期:2021-9-5
經過二十多年再看一遍電影"阿甘正傳",與年輕時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是自己三點感想 :
一 台詞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都不知道你下一塊吃到的是什麼口味。"
感想 : 雖然人生的方向選擇是我們自己,但是,我們永遠不知道命運會帶我們去哪裡。不要怪罪命運,也不要花太多時間後悔,選擇我們所愛的,並愛我們所選擇的。
二 台詞 "There's only so much fortune a man really needs, and the rest is just for showing off. 人真正需要的財富只有那麼一些,剩下的只不過是用來炫燿罷了。"
感想 : 財富在人生過程中的必要的,但是,生活必要之外的財富對我們並沒有多大的意義。需要之外的財富,我們可以選擇拿來做更有意義的事,例如幫助連生存所需的財富都沒有的人。
三 感想: 拋開人生不切實際的幻想,專注當下,盡力做好每件事情,就會有想不到的成就。
2021年6月25日
成功人生R.I.C.H.原則
作者: Fred F.M. Wang (FW知識瑣記) 日期:2021-06-25
以前剛出社會在台北上班時,周末常常去台北市社教館聽演講,有一位演講者提出成功人生RICH原則印象很深刻,他說成功的人常常有下面四個習慣:
R : Reading 經常閱讀,知識就是力量
I : Investment 懂得投資理財
C : Career 好得職涯規劃
H : Health 保持健康的身心
每個人都在定義自己的成功,隨著年齡的成長,也不斷修訂自己成功的定義,但是,離開校園三十多年後,我還是認為RICH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除此之外Family與Friends也是重要的。切記不要為了自己的成功,傷害了家庭,離開了好友,因為,除了事業與財富,人生還有很多的層面。
2021年6月10日
退步原來是向前
作者: Fred F.M. Wang (FW知識瑣記) 日期: 2021-6-10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當時並沒有很深的感受,到了五十歲,生了一場大病,才深刻體會這首詩的深意。
我五十歲以前汲汲營營於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上自我要求很高;五十歲後試著放下放慢,學習過更平衡與更健康的人生。就像插秧一樣,看似後退,其實仍然是向前,只是面對人生的視野不同,角度不同。
2020年5月12日
給二十歲上下年輕人的幾句話
給二十歲上下年輕人的幾句話 :
能跟別人有一樣的"結果",沒有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也不要沮喪,因為這就是"現實"。
的跑道難度不同,路徑不同,甚至長度與終點都不同。其實,勝負與公平,都沒有太多的意義,
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與人生的意義,才是最重要的。
,你仍然可以選擇自己要的學習成長與工作成就,勇敢地過自己的幸福人生。
2020年5月8日
2019年10月23日
純粹善良與純粹邪惡
如果您相信有上帝存在, 卻不相信有魔鬼,這是很奇怪的。
我相信這社會有純粹善良的人,我看過無關信仰,沒有目的,不求回報的行義與行善。相反地,我相信也有純粹邪惡之人,也就是無法控制內心的邪惡或放縱內心的邪惡的人。
下面這句摘自"真實的純粹邪惡──中村文則《掏摸》推薦序 銀色快手"
"每個人或多或少在心中都曾有過惡意蠢動的時刻。最卑劣的不是明著去進行破壞、詆毀或污衊,而是當惡意被飼育成為怪物時,仍無視於它的張狂,決定昧著良心別過頭去,彷彿壓迫別人欺凌受害者是理所當然的事,操控別人的生死當成消遣娛樂。..."
"中國歷史上殺人最多的十大屠夫" 這些不是惡魔嗎?
"曾經凝視過魔鬼的監獄教誨師黃明鎮,他說邪惡的起源,其實平凡無奇"一文中提到"有些黑暗,有些盤根錯節的邪惡,是連正午熾烈的太陽,都無法穿透。","一時衝動、毫無預謀、猝不及防,邪惡的起源,似乎平庸無奇地,超乎我們的想像。"
"Dr Jekyll and Mr Hyde"就是1886年首次出版的著名的短篇小說"化身博士", Dr Jekyll喝下自己調配的藥水變身為Mr Hyde, 藉此化身去展現、去滿足自己內心的邪惡,不需擔心自己良心的譴責,因為此時此刻出現在眾人前的根本不是自己,也不影響自己崇高的社會地位。最後,這個邪惡的自己失控了,慢慢掌握了主控權...
現實社會這樣的人,大家是否似曾相似? 表面是慈善家,也侃侃而談良心企業的理念,暗地裡為了獲取大量的利益,使用有毒的原物料來製造食品。
我相信善惡都是一種選擇,無關環境,無關父母,無關社會,無關過去的經驗,而都是個人意志的選擇。
如同黑暗只是缺乏光,邪惡也只是缺乏良善,而善與惡都是長時間慢慢的滋長的,因此,"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守護並培養自己良善的心,並小心內心的惡念,不要讓它滋長,否則,將長大到吞噬您的良善的心。
2019年9月8日
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尼采說「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這段話取自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這段內文如下
"當人想往高處、往光明處成長,他的根就會愈發強壯地向下、向著大地的方向生長,向著黑暗、深沉,向著邪惡。"
尼采認為,一個身處高處(高貴)的人是一定不會受歡迎的,一定會感到孤獨鬱悶,
因為身處高處的人總是會擋住了別人的路,
身處高處會使他與世間虛偽的道德格格不入,自然變得不受歡迎,
因此,不要在意這些虛偽的道德與名聲,不要被世間的黑暗湮沒,創造自身真正"光明"的道德與意志。
Fred F.M. Wang
2019年9月6日
勵志韓劇"未生"佳句 - 年輕人該看
"未生"是一部改編自南韓漫畫的韓劇, 一個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 如何抓住機會努力上進的過程, 劇中有非常多勵志的片段, 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往往都會遇到不適應, 能力不足, 受歧視等不如意的情況, 不論如何總是要奮勇克服, 試著從劇中的一些台詞得到激勵。
口。
人也可 以毀人,而且是一轉眼的功夫。機會來臨之時,不管你之前有多卑微,只要你把握住
機會,你都可以成為英雄。" (自我砥礪)
樣,每天起來都是新的開始,Fighting for myself為自己而戰! (自我砥礪)
法更上一層樓的。
,會在花田一起散步。" 吳相植《未生》 (職場現實)
則,膽大的人往往想另闢蹊徑。
,看似完好如初,但只要去觸碰,總會流血。" (逆境的磨練)
看來是我引起的逆流。" (逆境的磨練)
望, 以及不負責任的安慰,都不能給予別人的世界,才是更可怕的,因為就算只是毫無根據的
一句話,也還有很多人巴不得能夠聽到。" (逆境的磨練)
在,我們都還只是未生,怎樣才能成為完生? (人生哲學)
答案 .不一定都是正確答案。" (人生哲學)
步怎麼下的,如果想知道對方為什麼要反駁,要知道現在為止下的棋中哪一步有問題。" (人生
哲學)
感上讓對方認可你,要讓對方感同身受--你們是一起的。
看似毫無希望的未生變成完生也是極有可能的。所謂卑微和偉大,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
弱。
2019年8月30日
"八年僧侶修行無法突破一日的世間邪惡"感想
看完 "張耀升:當兵讓他體會到,八年僧侶修行無法突破一日的世間邪惡" 有感而發。
我們處在的不是非惡即善的世界,多數人是在善與惡天平的中間地帶,有人作惡同時也有人在行善,所以不要躲在"善"的環境下,忽略或姑息世間存在的"惡",也不需要因為見到許多"惡",而憤世嫉俗,忘卻自己行善的可能。
Fred
2019年8月22日
人不幸福的根源 - 嫉妒與比較
人的嫉妒與比較心是導致自我不幸福的根源,也是自我心理失衡的重要因素。
一個人層次越低,就越喜歡計較與比較,從自己身分地位與財富到眷屬與孩子,是事都可以拿來跟別人比較,從比較中得到滿足或在比較中產生失落感。除此之外,也喜歡計較人與人之間公不公平,計較自己付出多少收到的回報有多少,害怕自己吃虧,處處注意別人怎樣看待自己,害怕被他人貶低與誤解,因為原生家庭的富裕或窮困產生優越或自卑感。
層次高的人,明白人與人是不同的,不但原生家庭環境不同,發展的節奏也不同。他們知道不需要貶低他人也不羨慕他人,因為這些不但沒有用處,反而會給自己添麻煩,還不如心平氣和過好自己的生活。
2019年8月2日
談貧窮 - "兩小時看半輩子的人生縮影:當貧富差距成為世襲,難以扭轉的貧窮"感想
"《56 UP》彷如殘忍證明「社會階級永難跨越」,49年過去,富豪的孩子仍然是富豪,窮人的孩子仍然是窮人。..." from "兩小時看半輩子的人生縮影:當貧富差距成為世襲,難以扭轉的貧窮"
看到這篇文章很有感受, 我認為主要的差別是"夢想" 。下面是我在2018年9月9日寫下的感想 :
該文當年的英國資本主義社會,資源極度不均, 窮人的孩子不敢有夢想, 也不敢追求夢想 。我想現在的台灣社會好多了, 至少教育機會較公平。
2019年7月19日
給三十年前的自己
大學同學辦了一個"三十重聚"的同學會,邀請同校畢業三十年的同屆的同學回學校聚會。登記單上,有一個題目,"您想對三十年前的自己說的一句話",讓我思考許久,記憶慢慢回到過去的時光。
三十年前自己是一個內向,缺乏自信的大學生,成天泡在圖書館或電腦教室,很少參加班級活動,在同學心中,大概是蠻邊緣的一個人。
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努力學習,不是為了完成多遠大的抱負,而是為了填補自己內心深處缺乏的安全感。
小學一年級,父親在工作時意外受傷,無法繼續工作,舉家搬離高雄,北上投靠親戚,出身貧苦的父親,沒受過正式教育,只靠自學識字,在台北找工作,一再碰壁,家中陷入困境。如此,經過十多年才漸漸改善。
記憶中,父母經常為金錢吵架,哥哥姐姐都是一邊工作一邊完成大學夜間部的學業,只有身為么子的我,可以順利完成日間部大學的學業,上大學後第一台電腦還是哥哥用賺的錢買給我的。雖然,嚮往大學能有多采多姿的生活,但那種無形的壓力與責任,逼得我要不斷往前。
當時,除了努力學習,暑假有機會就打工賺點生活費。大四後,開始寫程式接案,並擔任兼職程式設計師。三十年前的今天,即將從大學畢業。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想要告訴當年的大學剛畢業的自己甚麼...
"大學畢業後,你將進入另一個學習殿堂,你的能力會更加提升,不再是一個書呆子,你懂得時間管理與讀書技巧,在兼兩份工作下,你自力完成學業,雖然辛苦,這都將成為你未來工作的利器,加油! 未來的人生中還有許多的挑戰,等待你去克服,許多重要的決策點,要謹慎思考與選擇。勇敢面對自己的缺點,努力改善讓自己更好。也不要安於工作現狀,跳離舒適圈,你才會有更廣闊的天空。"
最後,就用下面這句話結尾吧!
"不要害怕,相信自己,縱使未來人生會遇到總總的難題,你都將會勇敢地克服"
Fred F.M. Wang
2018年11月16日
苦難不會因為視而不見就不存在 - Another Day In Paradise
看到這個Youtbue視頻, 影片搭配者Phil Collins主唱的 Another Day In Paradise 天堂裡的另一天
片中劇組人員將幾個電視螢幕放在一名街友旁,慢慢地撥放出他的曾經擁有的家庭,曾經的妻女,曾經的幸福,最後,安排分離已久的妻女與他見面,雖然,人事已非,女兒的擁抱,融化了他冰凍已久的心。
Another Day In Paradise 天堂裡的另一天歌詞 (官方MV)
She calls out to the man on the street, 她向街上一個男人求救
“Sir, can you help me? 你能幫我嗎?
It's cold and I've nowhere to sleep, 天氣很冷我,沒有暫歇的地方
Is there somewhere you can tell me?” 你可以告訴我何處可去嗎?
He walks on, doesn't look back, 他不回頭地走過去,
He pretends he can't hear her, 假裝沒有聽到
Starts to whistle as he crosses the street, 他吹者口哨過馬路
Seems embarrassed to be there. 好像對經過那裏感到羞愧
Oh, think twice, 想想看
It's another day for you and me in paradise. 相對於她,這是你我活在天堂的另一天
Oh, think twice, 想想看
It's just another day for you, 這是你我的另一天
You and me in paradise, 你我生活在天堂裡
Just think about it. 再想想看
She calls out to the man on the street, 她向街上一個男人求救
He can see she's been crying, 他目睹她的哭喊
She's got blisters on the soles of her feet, 她腳底已經長膿泡
She can't walk, but she's trying. 無法走路,但仍嘗試走著
Oh lord, is there nothing more anybody can do, 上帝啊,難道沒有人可以幫她嗎?
Oh lord,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you can say. 上帝啊,你一定有話要說
You can tell from the lines on her face, 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她臉上的皺紋
You can see that she's been there. 你可以看到她就在那裏。
Probably been moved on from every place, 她可能四處流浪很久
Because she didn't fit in there. 還是找不到棲身之處
Oh, think twice, 想想看
It's another day for you and me in paradise. 這是你我活在天堂的另一天
Oh, think twice, 想想看
It's just another day for you, 這是你我的另一天
You and me in paradise, 你我生活在天堂裡
Just think about it. 再想想看
不論甚麼原因流浪街頭,他們都是受苦的人,這些苦難不會因為我們視而不見就不存在,不會因為我們忽視就消失。活在天堂般的人們,付出一點心力,幫助他們,對你而言,不是那麼難,對他們而言,你的幫助,可以讓他們度過艱難的一天。 -- F.M. Wang
創世基金會-街友服務
2018年11月14日
我們都以為人生像一場馬拉松比賽
開始的時候以為只要奮力向前跑就可以獲得勝利,
後來才發現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一個人的比賽。
因為,每個人的跑道難度不同,路徑不同,
甚至長度與終點都不同。
這時候才發現曾經在乎的勝負與公平,
都沒有太多的意義。
因此,我們浪費了許多光陰,
在很多不是太有意義的事情上,
甚至往往甚麼是有意義都不太清楚。
2018年11月13日
如何才能自在呢之二 如何放下執著
要放下執著,首先要了解自己有哪些執著
五欲的執著,例如口欲,習慣於美食者,時時需要追尋口腹之樂才能
對他人期望的執著,例如,努力栽培孩子期望能出類拔萃,只有優越
期望他人肯定的執著,例如,做員工的時時期待主管的肯定與關愛,
五欲的執著,求他的執著,情感的執著,仇恨的執著等等都會造成”
如何放下這些? 首先,要放下”自我”中心的觀念,甚至到達”無我”
為何要放下
為何要”無我",因為”我”這一個個體,乃是因緣而生,在成長這
而執著又是習性的一種,要改改變習性,建議可透過專注調息等"定
願大家煩惱消除, 執著放下, 做自己心的主人, 過自在的生活
From Fred F.M. Wang臉書 2009/10/24
如何才能自在呢之一 如何排除煩惱
如何讓自己自在呢? 第一就是如何排除煩惱
這些真正能解除煩惱嗎?
或許短暫或表象的煩惱消除或暫忘, 而真正潛意識的煩惱,藏在內心深處的煩惱, 來自於成長過程, 外界的人事物的刺激給你的挫折痛苦或自己帶來的無明煩惱經年累月
佛教導師釋迦摩尼給他最後一個弟子的話, 告訴我們答案
"當一個冷靜的旁觀者! 看就讓它只是看, 聽就讓它只是聽, 感覺就讓它只是感覺"
就是冷靜看待, 任何看的, 聽的與感覺的, 不產生貪瞋痴, 不種下煩惱的種子
甚至冷靜觀想內心的煩惱, 只要您不反應, 它就會一點一滴地消逝
煩惱太大了無法冷靜怎麼辦? 就讓"心息相依", 也就是專注於一呼一吸間, 將心安住在呼吸, 能專注後再進一步對自己的潛意識觀想發掘
所為佛度有緣人, 而人因"煩惱"與"執著"而不能得度
要自在另一個重點就是要消除"執著", 聖嚴法師開示 "有能力就提起, 執著時就放下"
如何放下執著, 下篇待續..
from Fred F.M. Wang臉書 2009/10/19
甚麼是真正的自由?
甚麼是真正的自由?
阿德勒的哲學,提出很好的解答,就是不怕被人討厭,也不求被人喜歡。
如聖法蘭西斯禱文中一段 "願我不求他人的安慰,只求安慰他人;不求他人的諒解,只求諒解他人;不求他人的關愛,只求關愛他人.."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還提出很多人生問題的解答,值得推薦
Fred Wang 201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