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UP》彷如殘忍證明「社會階級永難跨越」,49年過去,富豪的孩子仍然是富豪,窮人的孩子仍然是窮人。..." from "兩小時看半輩子的人生縮影:當貧富差距成為世襲,難以扭轉的貧窮"
看到這篇文章很有感受, 我認為主要的差別是"夢想" 。下面是我在2018年9月9日寫下的感想 :
該文當年的英國資本主義社會,資源極度不均, 窮人的孩子不敢有夢想, 也不敢追求夢想 。我想現在的台灣社會好多了, 至少教育機會較公平。
我的爺爺是九份金瓜石一帶的礦工,那一代經歷過九份短暫的黃金歲月,長期在環境極度惡劣的礦坑中工作,到了中年,爺爺跟多數礦工都因塵肺病而倒下,家中失去經濟支柱,父親十五歲就需要下礦坑賺錢養家,並給爺爺買止痛針。
礦工收入微薄,家境貧困,父親沒有機會受教育。長大後,努力自學識字,經歷過工廠工人,布行職員,後來還努力當上代書,跟母親省吃儉用,讓一家可以溫飽並讓孩子的教育。
因為,經濟不充裕,姐姐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業,哥哥五專畢業就進入職場,在職進修自力完成大學與研究所的學業,只有我比較幸運,高中畢業就能直接念大學,大學時期,把握多次工讀經驗賺些生活費,大四開始到企業擔任兼職程式設計師,研究所時期除程式設計師外也兼大學助教加上獎學金自己的經濟已經自主了。
求學與工作我都非常努力,努力的原因除了了解自己的家境,珍惜求學的機會外,就是害怕貧窮,害怕匱乏,害怕如果不多努力一些就會一無所有。因為很早就認知沒有祖產與家族事業的庇蔭,所以需要比別人有更多的努力,才不至貧窮與匱乏。
我與哥姊這代生活已經是中產小康家庭,我們跟父親兩代已經翻轉了貧窮,希望下一代能夠珍惜,並勇敢追求夢想,成就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提供意見, 謝謝 (註 : 留言經過版主審核通過才會發布)